全科牙科護理

全面的口腔檢查是包括:檢查牙齦、牙齒、口腔等組織的健康情況,會檢查蛀牙、牙齦炎症及任何其他異常病癥。牙科醫生會視乎需要,在客人同意下進行牙齒X光檢查,以確定評估牙齒和牙齦健康狀況及跟進醫治。

檢查期間,牙科醫生會向你詢問過往牙齒及身體病歷資料,以了解、檢查及診斷潛在的問題。經過全面評估後,牙科醫生會以其專業的知識及經驗,為客人作出準確的診斷及專屬的治療

洗牙

很多人誤以為每天早晚擦牙用漱口水、進食後用牙線保持牙縫清潔,便不需要洗牙,但其實由於我們每天都會進食不同的食物,牙齦間會積聚很多細微的食物殘渣,細菌自然積聚於牙齦間,即使進食後即時擦牙或漱口也不能清潔乾淨到牙齦間的細菌,便容易形成牙菌膜以及牙石,若不處理,容易引致牙齦炎及牙周病等問題,導致牙齒鬆動,甚至脫落,所以定時擦牙的習慣及定期找牙醫洗牙,才可以保持牙齒全面健康。

洗牙治療過程

牙醫會用超聲波洗牙工具,將牙菌膜以及牙石震碎清走,之後再打磨牙齒表面,去除牙漬及保持牙面平滑,讓牙齒潔白光亮。

洗牙後注意事項

洗牙後數天內,因為牙石清除後,原本掩蓋的牙根會因此外露,由於牙齒根部含有神經線。吃到冷熱食物會有機會有牙齒敏感,建議使用抗敏感牙膏去舒緩不適。

另外洗完牙後,口腔會有牙齦出血的現象,只要繼續注意口腔衛生,清潔好牙齒以及牙齦出血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,牙齦亦會回復健康。

洗牙常見問題

牙齒上的琺瑯質並沒有想像中的脆弱,是人體最堅硬、礦化程度最高的組織。洗牙會使用超音波震動的洗牙器械將牙結石從牙齒上震落清除,並不會對琺瑯質造成傷害。所以不用擔心洗牙會洗走牙齒組織。
洗牙時,紅腫的牙齦會收縮,加上使用高頻率震動洗牙儀器震走牙石,及水柱沖擊牙齒及牙肉,觸碰到發炎位置,所以刺激牙齦出血 ,導致流牙血。 當牙結石清除乾淨,發炎的牙齦逐漸消腫,流血的狀況便自然會改善。
牙縫其實一直都存在,但因牙結石堆積於牙縫會有牙縫增大的情況,洗牙時會將牙結石移除,當牙石清除乾淨 牙縫便會有變大的錯覺。只要清潔乾淨牙齒及牙齦,牙縫便會回復正常大細。
一般而言, 我們建議一年最少洗牙一次。 如患有牙周病的病人 在接受牙周治療和評估牙周風險後,醫生會建議每三個月至半年檢查牙齒和洗牙。
牙齒於洗牙後變的敏感是因為把堆積於牙石清除後,原本被牙石包圍的牙根暴露造成短暫性敏感性牙齒,只要在洗牙後1-2星期盡量避免接觸過冷、過熱的食物,並做好口腔清潔讓牙齒適應後即會改善。

補牙

牙齒的琺瑯質、象牙質受到破壞後,便會造成小孔,稱為蛀牙。為了修復損壞了的組織及防止蛀牙情況越變嚴重,牙醫會以複合樹脂(俗稱瓷粉)填補牙齒,使牙齒恢復原來形狀和功能。

如果牙齒出現輕微痛楚,有可能是牙齒蛀蝕,如只是輕微蛀蝕,可請專業牙科醫生補牙便可;但如果蛀蝕情況太廣太深而又引致嚴重牙痛時,有可能接受根管治療或脫牙。

補牙亦可以把崩缺了的牙齒部分修補至回復原貌,或可把過於細小的牙齒修整大一點,或修補牙縫及遮蓋牙齒中的色斑等,改善牙齒的外觀。

補牙後的護理

要常保持口腔衛生,如習慣早晚擦牙、漱口、使用牙線清理牙縫間的食物殘渣和定期檢查牙齒等。

補牙後24小時內,盡量不要用剛修補的牙齒嘴嚼食物,宜在修補後3-4天後才用該牙齒咀嚼較硬的食物來保持修補物耐用性。

修補的牙齒如是以白色瓷粉修補,應減少飲用或進食較深色的飲品或食品,吸煙者也盡量避免吸煙,以免瓷粉色澤開始變色。